南都:解锁精准扶贫新模式!华侨城·螺溪谷来了
内容摘要:南都:解锁精准扶贫新模式!华侨城·螺溪谷来了,坪山区向陆河县再捐助新农村建设基金1200万元。
华侨城·螺溪谷全景
坪山区向陆河县再捐助新农村建设基金1200万元。
6月1日,陆河县螺溪镇欧田村迎来了一群来自深圳的客人,在这里,由深圳市坪山区、汕尾市陆河县和华侨城集团三方共同打造的田园文化旅游综合体———华侨城·螺溪谷乡村正式开业。这一项目是坪山区与华侨城帮扶陆河“造血”的创新项目,也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精准扶贫示范项目,开启了陆河新的文旅纪元。
据了解,陆河县是粤东汕尾市的国家扶贫重点县,螺溪谷位于陆河县螺溪镇欧田村的硁仔里。过去,欧田村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、公共服务滞后、空心化问题严重、贫困人口生产技能缺失等问题。另一边厢,陆河又有着独特的乡村风情与传承百年的客家文化。
于是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,发展乡村旅游实现精准脱贫,成为可行路径。坪山按照“既要因地制宜,也要坚持创新”的理念,结合陆河县发展定位,坪山区提出“以乡村旅游,带动贫困户脱贫”,并通过双方携手并肩、共同努力开展精准扶贫,多渠道拓宽扶贫思路,多方式探索帮扶措施。
2017年6月1日,坪山区政府联动牵线陆河县政府与华侨城集团,“华侨城·螺溪谷”文化旅游综合项目正式签约落地,选址陆河县螺溪镇欧田村打造新型的乡村文旅产业,总投资1亿元,占地面积570亩。
根据协议,在帮扶模式上,坪山区财政创新发展模式,以帮扶贫困户每户5000元标准,坪山区共计注资300.5万元入股该项目,为6个贫困村各入股约50万元,通过资金投注带动资源盘活,从而实现对所有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全覆盖;陆河县政府作为对口帮扶的承接方政府部门,投入1400多万元专项基金,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。
仅仅时隔一年,螺溪谷从位于粤东汕尾市的贫困村落,变为山水精美的客家原乡。就在开业这天,坪山区、陆河县与华侨城再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,打造“现代农业”和“全域旅游”,力争在陆河全域内构建起可持续的内生经济系统,探索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旅游扶贫开发模式。
对村里这一年的变化,居住在陆河县螺溪镇欧田村的罗洪拾再清楚不过。去年9月份到华侨城项目上做工,罗洪拾在不到九个月的时间里攒下了一万多块,这让罗洪拾和妻子开心不已。“我老婆跟了我40多年都没赚过一分钱,足不出户就能在短时间里积攒下不错的收入,干得很起劲”,他说道。除了在项目上做工,罗洪拾的妻子也会把家里养殖的农副产品带到螺溪谷的平台上售卖,赚取额外的收入。“村民们都动起来了,当成自己的事业了,感谢坪山,感谢华侨城来到陆河帮助我们。”
坪山区委副书记、区长陶永欣表示,华侨城·螺溪谷项目是坪山、陆河全面推进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,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项重要举措。坪山区将以螺溪谷项目开业为契机,深入贯彻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,全面落实上级关于对口帮扶工作部署,不断深化与陆河县的紧密协作,打好“现代农业”和“全域旅游”两张牌,与广大陆河人民群众一起攻坚克难,加快探索形成一条扶智和推广的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新路径,为如期实现全面脱贫、全面小康作出应有贡献。
数读
截至2017年底,6个相对贫困村均完成贫困户医疗、养老、子女教育保障工作,并确保贫困村通信、饮用水等基础民生指标达到省定标准。截至目前(今年5月份),坪山区对口陆河县总计脱贫441户,1506人,帮扶6个贫困村共计开展扶贫项目69个,投入帮扶资金广泛用于贫困户入股分红、农技就业培训、产业帮扶以及贫困村基础民生建设等方面。
采写、摄影:坪山通记者张一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