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家蓝来了 螺溪谷手工扎染玩出新意
内容摘要:客家蓝来了,螺溪谷手工扎染玩出新意,蓝草是我国历史最悠久,使用地域最广的蓝色染料。
被大地哺育的花木
有的带着浅浅的姜黄
有的带着娇嫩的桃粉
大自然原生的轻盈色彩一跃入眼眸
常会令人有返璞归真之感
内心也会因其而变得愈为舒畅
为让更多人感受到
这一份自然原色的独特魅力
也为了令客家蓝染工艺
得以传承和复兴
华侨城·螺溪谷设立了一个农创业态空间——手工作坊
延续天然草木的染色技术
结合设计美学
手工作坊为客家传统蓝染
赋予了新的色彩
蓝染工坊
草木为色,彰显自然意韵
早在新石器时代,人们就开始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,像漫山遍野花果的根、茎、叶、皮都可以用来提取染液。在化工织品泛滥的今天,做工难、着色反复、劳心劳力的手工植物染工艺,正逐渐被年轻人遗忘,传承和创新陷入瓶颈。
为让这一份古老的植物染织工艺发扬光大,也为了让客家蓝染工艺贴近都市人当今生活,华侨城·螺溪谷在保留传统客家蓝染的基础上,还增加了多种自然颜色,让草木自有沉静安详的气质、如岁月漂洗后的颜色所透露出来的宁静和生活味道,慢慢抹平都市生活的焦躁。
色彩升级 六样花色,彰显时尚气息
草木染可以从各类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、水果和蔬菜中提取染色颜色,其中,中药和木本植物选材最多。手工作坊内含有约6种颜色的草木染制品,接下来,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手工植物染的色彩奥秘。
红 · 茜草
茜草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植物染料,古时称茹蔗、地血,早在商周的时候就已经是主要的红色染料。丝绸经茜草染色后可以得到非常漂亮的红色,在历代文献中也有诸多记载。在出土的大量的丝织品文物中,茜草染色占了相当大的比重。
西汉张褰开通丝绸之路,将被誉为“真红”的红花染料自西域传入我国之前,茜草是红色染料里的居首者。‘
黄 · 栀子
栀子的果实是秦汉以前应用最广的黄色染料,用于染黄的物质为藏红花酸。古代用酸性来控制栀子染黄的深浅,欲得深黄色,则增加染中醋的用量。
用栀子浸液可以直接染织物成鲜艳的黄色,工艺简单,但栀子染黄耐日晒的能较差,因此自宋以后染黄又被槐花部分取代。
粉 · 苏木
苏木是苏木科苏木属的植物,具有活血祛瘀、消肿止痛的作用。
苏木内含有苏木红色素,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红色系染料。染织品透出但淡淡粉红色,精致又特别,深受女性朋友的喜爱。
姜黄
姜黄是一种相对新晋的植物染颜色,采用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黄的根茎,能行气破瘀,通经止痛,可提取黄色食用染料,所含姜黄素可作分析化学试剂。染织品颜色明艳,又不失纯色之美。
紫 · 紫草
宋元年间,多色套染技术已渐成熟,《通雅》记:“淳熙中北方染紫极鲜明,中国效之,目为北紫。盖不先着青,而改绯为脚,用紫草少,诚可夺朱”。
紫色作为间色,需要两种植物色素叠加而成,其色素难溶于水,且不甚稳定,染制难度大故而成了当时众人追捧的流行色。中国传统紫色染料基本只有紫草的根,其具有抗炎、解热的功效,宋以后紫色的染取技术逐渐提高和丰富化。
蓝 · 蓝草
“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。”这里的青指的是靛青这种蓝色染料是从蓼蓝的植物中提取的。
蓝草是我国历史最悠久,使用地域最广的蓝色染料。中国古代造靛的蓝草有蓼蓝、菘蓝、木蓝等植物,将这些天然蓝草植物利用沉淀法萃取出水溶性原靛素,得以制成染液的基本原料“蓝靛”,再经由碱水、营养剂在适当温度下建化成具染着力的染液。
手工染织品 身心合一,沉淀生活底蕴
其实,草木染要做到植物色与织料紧紧附着,除了要藉助媒染剂以外,还需手工艺者耐心地反复漂染。一张素净的布料,浸染在草木染料中,经流水冲洗后,静待空气分子缓缓改变布料的色彩,岁月静好的草木染,是关于植物、水流、时间和手心温度交织的技艺。
习惯了快节奏的你,在手工作坊内体验客家蓝染的过程中,也许会为生活注入一些平静。在原始的漂染中,你将会与手中的布产生某种联系,它将会被你的双手赋予独一无二的蓝染生命。